
鞭牛士
百度被夸克逼急了,开始大搞AI搜索
百度和夸克越来越像了。
日前百度宣布,百度搜索PC端首页全量上线系列AI功能,将传统信息入口升级为任务中枢。
百度PC端新版首页
升级后的百度首页,在搜索框中新增了“深度搜索”和“上传附件”按钮,可以解答用户的复杂问题。同时在搜索框下方还新增了“工作台”模块,集成了AI生图、AI写作、AI PPT、AI阅读等常用AI工具。
其中,AI生图提供了近30种风格模版,并支持变清晰、去水印、智能抠图、涂抹消除、局部替换等修图功能;AI写作提供20余种文风并支持划线修改;AI PPT可基于全网内容自动生成演示文稿;AI阅读可一键总结链接、图片及超大文档。
目前,用户在使用百度搜索时,可以自行选择切换至“智能模式”或“经典模式”,且在“智能模式”下才能直接使用AI相关功能。
不难看出,此次升级后的百度搜索首页,和DeepSeek、豆包、Kimi等AI应用的首页十分相似。而在不久前,百度App端也已完成了更新升级,全面拥抱AI智能体。
最核心的“超级智能双行搜索框”设计,突破了传统搜索引擎单行输入框的限制,支持多轮对话和复杂问题的深度解析。测试数据显示,更新后的搜索框对于开放式问题的解答准确率提升了40%以上。
而在这一次全面更新的背后,百度可能也是感受到了AI搜索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。尤其是阿里旗下的“夸克”正在加速赶超,让百度不得不积极求变,稳固住自身在搜索市场的地位。
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,升级过后的百度搜索,无论是页面布局,还是提供的主要功能,都和此前更新过后的夸克几乎如出一辙。
夸克PC端&App首页
而百度之所以积极向“后来者”学习,自然是因为夸克的尝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。
QuestMobile不久前发布的《2025年AI应用市场半年报》显示,百度 AI 搜索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3.22亿,位列国内AI搜索行业首位;IDC的同期报告也指出,百度AI搜索在中国通用型 AI 搜索类产品综合评分第一,其中用户数据与技术能力两项关键指标均排名第一。
从整体的市场份额来看,百度搜索依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。但QuestMobile的报告还指出,在AI应用渗透率的维度来看,排名第一的夸克渗透率高达56.6%,比百度高了14.6个百分点,AI应用使用率更是比百度高了46.4个百分点。
好的一面来说,这意味着用户规模更大的百度,其AI应用的渗透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但同时,夸克作为一款2016年才上线的搜索引擎,居然能够在AI搜索的渗透率上远超2000年就已诞生的百度,也着实令市场感到震惊。
此外,如果从用户的月均使用次数来看,目前位列第一的夸克月人均使用次数更是高达64.9次,百度的AI搜索月人均使用次数则只有10.7次——夸克几乎是百度的六倍。
QuestMobile
QuestMobile认为,月人均使用次数直接代表用户对AI产品的使用粘性,而夸克正是在搜索框升级后,带动用户粘性提升的成效显著。
无独有偶,前文提到的那份IDC研究报告中,从用户数据、产品性能、技术能力三个维度对通用搜索产品进行了全面评测。虽然百度综合评分位居第一,但在产品性能方面,夸克AI搜索以4.8分的优异成绩超越了百度。
种种迹象都在表明,作为传统搜索引擎代表的百度,其统治地位正在受到夸克等新兴平台的动摇。在这背后,是新一代生成式AI的出现,让所有行业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。
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初创公司,在如今的AI时代,“掉队”或者“反超”都只在一念之间。
AI时代,百度和阿里还有一场大战
作为PC互联网时代的“BAT”三巨头之二,百度和阿里的业务重叠范围在过去几年里明显扩大。当初井水不犯河水的“搜索引擎”和“电商平台”,通过持续创新和收购,正在不断探索着新的边界。
比如在本地生活行业,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仍是市场上的主要玩家,长期争夺本地场景最重要的流量入口;在线视频行业,百度控股的爱奇艺和阿里旗下的优酷,同样是长视频领域的老对手。
而随着“AI和云”逐渐成为百度和阿里最重要的业务方向,二者的直接竞争也越来越多。像是在AI大模型领域,文心大模型和通义千问大模型,都是最早一批入局的主要玩家。
不仅如此,百度近两年还推出了智能电商平台“百度优选”、数字人(14.630, 0.00, 0.00%)平台“慧播星”,试图借助AI的力量切入电商市场,与阿里展开竞争;阿里同样不甘示弱,作为四大战略级创新业务之一的夸克,承担起了和百度争夺流量入口的重任。
可以看到,无论是早期就布局的浏览器、搜索、网盘等业务,还是如今继续加码AI搜索等工具和效率场景,夸克都在和百度“硬碰硬”。
当百度搜索因为广告太多遭到诟病时,夸克便给用户提供了极简设计、无广告推送的搜索体验;当百度网盘被质疑限速时,夸克网盘一上来就打出了不限速的旗号……
随着AI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,夸克也抢先百度一步,今年3月就基于阿里通义的推理及多模态大模型,全面升级为无边界的“AI超级框”,可完成AI搜索、AI写作、AI生图等任务。
彼时,夸克官微更是发了一张意味深长的海报,声称“好的AI搜索再也不必众里寻他”,几乎就要挑明了自己是在针对谁。
一系列颇具针对性的举措,让夸克成功切走了很多年轻用户,也让百度在搜索市场的地位受到了威胁——QuestMobile数据显示,2025年初,百度搜索在18-35岁核心用户群体中的日均使用时长降低了18%,年轻用户持续流失。
而百度除了要面对夸克的直接竞争以外,豆包、Kimi、元宝、纳米AI搜索等,无一不在威胁着其市场地位,甚至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媒体,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。
根据红杉资本此前预测,AI搜索极有可能成为AI领域的“杀手级应用”,改变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。
对于百度等传统搜索引擎而言,“全面AI化”已然成为了一道“必选题”。但凡转型的速度赶不上技术革新的浪潮,就很有可能会被时代抛弃。
如今,我们看到百度和阿里都相继加大了对AI和云的投入力度。尤其是一些重叠的业务,都在AI战场打响了新一轮竞争。
早在2023年的中关村(5.470, 0.00, 0.00%)论坛上,李彦宏就曾对外明确:“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,不是整合,不是接入,而是重做,重构!”
而后我们看到,百度文库、百度网盘、百度搜索等等,都在尝试打破原有的工作流程,实现更深层次的AI应用。
另一边的阿里更是在今年2月宣布,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元,用于建设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。该数字不仅超过国去十年的阿里巴巴的投资总和,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。
此后还有消息称,阿里CEO吴泳铭主张在阿里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“AI化”。淘宝和天猫在内的核心电子商务部门被鼓励采用更多的AI技术,各团队正在与通义千问的工程师密切合作,共同开发能够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功能。
就在这一消息传出之前,夸克刚刚完成了新一轮AI化升级;几天前,高德地图也宣布全面AI化,并推出了AI出行助手“小高老师”等,让地图也学会了“思考”;还有1688也宣布即将正式发布AI版诚信通,用AI为源头工厂赋能……
本质上来看,百度和阿里的新一轮竞争是“AI能力”与“商业场景”之争:百度试图用AI重构传统行业,阿里则是用生态数据反哺技术。
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百度和阿里都在加大对AI的投入,尝试用AI将所有业务重做一遍,他们之间还将有一场新的大战爆发——至于谁能成功抢占AI时代的高地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了。(转载自:电商派Pro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