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无人大巴开向日本,背后暗藏着百度国际化的野心
2018-07-11 15:59:21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来源:36氪

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实现量产、“昆仑”云端全功能AI芯片、小程序直指腾讯……

即便李彦宏不亲自站台,凭借以上产品,百度AI开发者大会也毫无疑问会成为刷屏的热点。每一个产品,单独拎出来也都足以细细解剖一番。

然而,就在众人争相讨论“李彦宏吹的牛,是否实现”的时候,其实很多人忽略了百度传达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方向:国际化的AI能力输出。

无人大巴开进日本

在会上,李彦宏宣布百度、SB Drive、金龙客车三方达成战略合作,合力开发日本版“Apolong(阿波龙)”,并计划2019年初期,从中国进口包含测试用车在内的10台阿波龙。

这里需要提一下,SB Drive是日本软银集团旗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公司,以运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出行服务商业化为目标,希望通过自动驾驶巴士实现公共交通的维护及完善。

2017年,SB Drive承揽了日本内阁府推行的战略性改革创新项目“自动行驶系统”,并在冲绳等地进行了自动驾驶巴士的实证实验。

对于百度来说,能够和SB Drive达成合作,阿波龙即将开进日本,是AI和自动驾驶能力的加速国际化,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DuerOS、Apollo等核心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海外落地。

这背后百度国际事业部担当大任。就在今年5月份,百度已经分拆旗下国际业务中的全球移动应用及DAP广告平台业务,融资成立新公司小熊博望并独立运营。同时,成立聚焦AI业务的新国际事业部,目的就是为了扩大AI产品的全球布局,包括百度海外版AI输入法Facemoji、Simeji和AI推荐引擎工具等产品,重点推动AI技术产品的本地化落地。

问题来了,为何选择把大巴开进日本市场?

首先,这与百度的战略部署密不可分。过去一年,百度把无人驾驶车开上五环,拿出支撑战略级部署的Apollo与DuerOS等技术产品。

同时,百度还在全球招揽包括整车及零配件制造商美国福特、德国博世;传感器及芯片制造商美国Velodyne、Intel、英伟达以及服务器供应商美国微软公司等超过110家合作伙伴。

而日本,作为一个汽车大国,汽车工业伴随着日本经济步伐强劲增长,长期雄踞全球汽车的头部位置。对于百度来说,想要进入竞争压力如此大的市场,不仅仅考验的是本土化经验,也必然面临一场技术层面的较量。

除此之外,汽车从来都是强者的游戏,它甚至肩负着一个国家的成长使命。从德国到美国,从日本到韩国,都逃不过这样的逻辑。

如今,AI、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一个新战场,全球的公司大多处于同一起跑线,百度作为一个中国代表,能够把技术能力覆盖到海外,很有机会实现超车。

日本发达的汽车技术和成熟的国际化市场,恰恰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演练场,也是证明百度技术的一个途径。

李彦宏也不只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,时机很重要。

早了,技术不过关,找不到合作伙伴;晚了,市场被抢占,只能瞪眼看。

显然,对于百度来说,现在是时候释放AI技术能力了。

一年之间,从All in AI到Everyone can AI,也直接证明了百度国际化开放和押注AI的决心。

出海逻辑知多少

国际化,已经是中国企业日常研究的话题,这里不仅仅是指巨头,还包括中小初创公司。

巨头的国际化探索尚且步履维艰,更别说中小企业了。也就是说,单打独斗已经不现实,组团才是硬道理。早在几年前,百度就意识到这一问题。当时,百度就找寻本土化的公司建立关系,方式可以是投资以及业务合作。

在投资上,百度与巴西、美国、以色列等国家的当地基金成立联合基金投资潜力项目,有助于理解市场和项目的优势;业务上,与当地广告平台等合作;在中国出海最难跨过的专利门槛这件事上,则是与当地公司合作取得授权。

你会发现,百度国际化的思路是先解决如何敲开本土化大门的难题,这也是最难的一环,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、人力,甚至是失败的经历。然而当积累一定的本土化用户之后,也就是平台建立的开始。

如今,百度想扮演的角色显然不是一个独立出海的个体,伴随着中国公司的纷纷出海,它最终想成为的一定是本土化的生态型平台:不仅向传统汽车大国输出前沿的自动驾驶技术,而且还要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,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落地应用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